大师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
白静宜
1980年《浅谈首饰》刊登在《北京工艺美术杂志》第一期;
1985年 光明出版社的《生活美指南》一书的编著,著有《首饰篇》一文;
1991年 参与了《衣妆美——专家谈穿衣打扮的艺术》一书的编著,著有《首饰的点缀与服装》一文;
2000年 《中国宝石》(英文版)——《锻铜艺术》;
2002年2月刊 《中国宝石》——《漫话“花丝镶嵌”》;
2003年1月刊 《中国宝石》——《现代银器的造型和风格》;
个人荣誉
1、 1990年《东方神韵》首饰在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商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服装协会联合举办的“迎亚运服装饰物产品展评展销会"上荣获饰物“银星奖”;
2、 1990年金玉摆件《象驮宝瓶》被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精品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艺美术精品;
3、 1991年作品《新生》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1991年专题产品开发评比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4、 2007年银摆件花丝《冰竹梅捧盒》获第三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金奖;
5、 2008年,银摆件花丝镶嵌《百事和合》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
6、 2009年银摆件《祖国颂》获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 金奖;
7、 2010年金花丝镶嵌珠宝首饰套件《皇室经典》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铜奖。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越过漫漫丝绸之路的那头,欧洲各国正企图回到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巅峰,而此时一项流传了千百年的工艺正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悄无声息地发展至鼎盛。精美繁复的工艺、无以伦比的造型,深深地隐没在琉璃瓦的那端,这种当时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曾听闻的宫廷圣品便是花丝镶嵌。
白静宜大师,1942年生于北京,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金属工艺美术专业。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持有严谨的艺术态度和敏锐的审美感官,以扎实的功底和鲜明的个性进行创作,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脱俗,色彩高雅富丽,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比赛,并多次获奖。熟练掌握生产制作技艺,又不断地研制新品种和新技艺,如花丝的编织,立体造型的堆叠等等。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1989年,被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10年,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荣誉称号。
结缘花丝镶嵌 传承中华文化
昭仪新天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白静宜大师工作室总工艺师至今,已近70高龄的白静宜大师从事珠宝首饰及案头艺术品设计已近五十年,为当今我国工艺设计界硕果仅存的老一辈设计大师,多年来在"花丝镶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作设计上成绩显著。2008年,既文化部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大师被评定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白大师的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创意新颖,生动脱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和博览会并屡次获奖。其作品代表作品有:金摆件《凤鸣钟》、《金玉地动仪》、《百事和合》、《祖国颂》等。白静宜大师设计的作品"凤鸣钟",在1983年在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设计比赛中获最佳设计奖,是迄今为止我国花丝镶嵌作品在国际上荣获的最高权威奖项。
2008年,中国十大新兴奢侈品牌之一的昭仪翠屋达成了与白静宜大师的合作,2009年初成立了以花丝镶嵌技艺为核心技术,集研发、展示、设计加工、文化传播与市场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传承基地——“白静宜大师工作室”。
2009年,昭仪新天地北京珠宝有限公司与白静宜大师合作,在举世闻名的北京宋庄小堡村艺术东区,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承基地,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宫廷艺术经典,重获生命力,走向市场,享誉世界。
昭仪董事长兼总裁王云鹤女士与白静宜大师
珍奇再现 举世无双
所谓花丝镶嵌,是我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始于春秋,在明清达到巅峰。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花丝为骨,镶嵌作饰。其中,花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贵金属抽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技法制作出工艺品;镶嵌则是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儿和爪形凹槽,再镶以各种宝石。由于其工艺繁复,用料珍贵,自古以来就为皇室贵族所青睐,更是被列为京城皇家宫廷艺术——“燕京八绝”之首。
说到这里,有两件不得不提的珍宝,一是仿制的明朝点翠六龙三凤冠,二是同样仿制明朝的金丝编织“金翼善冠”。这是工作室成立以来,白静宜大师为恢复传统技艺,大量查阅历史资料,反复参观博物馆珍藏,由她的工作室同仁共同完成,是历史文明的完美再现。
仿制的明朝点翠六龙三凤冠在2012年获评“北京工艺美术珍品”。能得此赞誉的珍品不仅需要极其严格的标准审核,并且还需要经过层层的筛选,选拔过程异常严苛。
该件凤冠的原物为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凤冠,正面顶部正中有一条花丝编织而成的龙,水滴状的素面宝石从龙口倾出,两侧各有一镶嵌了宝石的花丝如意形云,云头上再各饰一飞龙,珍珠坠饰配以花丝镶宝从龙口垂坠至底,好不奢华贵气;头冠中部主体以点翠为主,再饰以小珍珠环绕镶着的明艳宝石,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母仪天下的气势彰显无疑。
同样仿制明朝的金丝编织“金翼善冠”原物则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常服冠戴,与凤冠相比多了些花丝镶嵌纯粹的技艺。那些被拉伸得极细的金丝线,在手工艺人的手中灵活地连绵缠绕,勾曲延展,精巧无比的细丝堆叠焊接,竟然找不到一丝接头的痕迹。并且常服制式中冠的三个组成部分前屋、后山、角均为金丝连缀,同样看不到一丝接合的缝隙,宛若天成一体。
后山嵌二龙戏珠,龙身两外侧以粗金丝为骨,采用传统的掐丝、累丝、码丝的方法进行焊接,形成镂孔鳞状,呈高浮雕式。龙首、爪、鳍为打制錾刻制成,火焰系填丝制成。二龙昂首相对,中间嵌一火珠。龙身曲屈盘绕在后山上,尾部上翘帖在二折角上,四足有曲有伸,大有凌空之势。
除此之外,白静宜大师工作室还仿制还原了清代皇后朝冠,以及汉、唐、宋、元、明、清的六朝花丝镶嵌的首饰艺术精品60余件。这些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作品,是历朝历代皇家宫廷生活的再现。
溯本追源 传道授业
值得一提的是,白静宜大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颇有渊源,早在珠宝学院还未开设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时候,她便被聘为首饰设计与镶嵌课程的老师,带领着学生参观花丝镶嵌工厂,并且手把手教导学生关于花丝镶嵌技艺工序流程,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建成立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4年白静宜大师(第一排中)与何雪梅老师(第二排中)等珠宝学院师生参观故宫博物院
白静宜大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过去二十余载的光阴,而白静宜大师也已年逾七旬,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在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讲台上依旧能看到她与同学们分享关于花丝镶嵌的点点滴滴。从她年轻时的做工趣事,到参加国际比赛的心路历程,再到对花丝镶嵌这一类中国古老手工技艺的思考与态度,这位风趣幽默的老人永远有着用不完的热情与说不完的话题。
白静宜大师(右五)与何雪梅老师(右三)参加2014年国际珠宝钻石高峰论坛
白静宜大师与何雪梅老师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綴翠,是为一绝。”欧洲的文艺复兴早已成为教科书中的一章,想要觅其踪迹也只能从绘画雕塑中体味,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花丝镶嵌竟然还能够被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首饰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还有历朝历代的传统珠宝首饰,这些作品现在看来依然很时尚,造型简练,很有文化内涵。”白静宜大师对于花丝镶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将其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这一传统工艺继承与发扬的事业上,着实令人钦佩。